欢迎来到秀车网,你的车生活,由你秀!
您所在的位置: 秀车网 > 问答 > 正文
  • ?

    特斯拉为什么总是失控?特斯拉失控事件有多少起了

  • 汽车
  • 秀车网用户
  • 2022-08-30
最佳答案

特斯拉是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品牌,“爱”是因为特斯拉的多款车型都处于行业标杆级水准,买车选特斯拉一般都不会令人失望;而“恨”则是因为特斯拉失控发生事故的新闻太多了,一提到特斯拉很多人就会联想到“刹车失灵”,那么究竟特斯拉为什么总是失控?

1、动力响应太快

我们都知道纯电动汽车是由电机进行驱动的,电机的优点就是能在瞬间爆发出最大的扭矩,让车辆的加速时间远比燃油车更快。以特斯拉Model 3为例,高性能四驱版0-100km/h加速时间仅需3.3秒,这样的加速表现足够碾压许多百万级跑车。

动力响应太快对于热爱驾驶的人来说是一大好事,但并不是人人都能轻松驾驭这样的动力猛兽的,一旦右脚没控制好车辆就很容易会发生碰撞事故,而目前大部分关于特斯拉失控的报道都是因为车速过快导致的。

2、油门当刹车

其实不光是特斯拉,其他品牌包括燃油车也经常出现油门当刹车的事故,这是驾驶经验不够丰富的新手很容易犯的错误,而特斯拉由于市场保有量比较大,而且品牌一直都应刹车问题备受争议,所以一旦特斯拉车主出现了油门当刹车的失误操作,大家都会下意识认为车辆又刹车失灵了。

3、单踏板模式没用惯

单踏板模式是特斯拉车型的一大亮点,驾驶员可以只通过加速踏板来控制车辆的加速和减速,这个功能看似方便实用,但却会让人养成右脚只放在加速踏板上的习惯,一旦道路前方发生状况,驾驶员很可能来不及切换刹车踏板,有的人还会下意识地直接把加速踏板踩到底,没有用惯单踏板模式的话风险还是非常大的。

4、过度依赖辅助驾驶系统

特斯拉标配了L2级辅助驾驶系统,车主愿意花钱的话还可以选装L3级辅助驾驶,在路况良好的情况下系统能实现自动转向、自动变道、自动跟车行驶、自动泊车等功能,这些功能可以有效减轻驾驶员的驾驶压力,但很多人过渡依赖辅助驾驶系统,甚至还有人在高速放开双手玩手机,一旦系统出现BUG就很容易引发事故。

根据海外相关机构的统计,特斯拉在美国地区上市仅10个月就发生了300多起事故,其中大部分事故都和特斯拉辅助驾驶功能有关。

以上就是特斯拉为什么总是失控的原因了,至于特斯拉失控事件有多少起了?目前有报道且热度较高的事件分别有:温州特斯拉刹车失灵事件、上海车展特斯拉车顶维权事件、特斯拉突然加速到170事件、林志颖开特斯拉发生车祸事件等(点击查看事件起因及结果>>>)。

综上所述,特斯拉这个品牌发生失控事故的概率还是非常大的,但据调查大部分事故都并非车辆本身的原因,很多车主撞车后不想担责,于是便扬言“刹车失灵”想要让车企为之买单。不过除了车主的问题以外,特斯拉也的确还存在许多设计缺陷,希望厂家能够早日改进相关设计,给用户带来安全性能更加出色的产品。


相关问题

目前市场上热门敞篷车的报价区间是多少?

目前市场上热门敞篷车的报价区间很广泛。20万左右的有比亚迪S8,售价在16.58万-20.68万;标致207CC,售价22.68万;标致308CC,售价22.38万-33.38万。30万左右的可选择宝

汽车| 2025-04-11

进口敞篷车的报价和国产敞篷车有多大差距?

进口敞篷车和国产敞篷车在报价上存在一定差距。像奥迪A5敞篷车,国内因车型和配置不同,价格在40万元到70多万元不等,如2019款奥迪A5敞篷40落地价约50万元。国外以美国为例,美规奥迪A5敞篷车指导

汽车| 2025-04-11

未来几年敞篷车报价会如何变化?

未来几年敞篷车报价大概率会呈现出多样化的变化趋势。像宝马跑车敞篷Z4,由于可能在2024年-2025年之间正式停产,经销商为清理库存,会加大优惠力度,价格走势持续下降。名爵cyberster作为纯电敞

汽车| 2025-04-11

不同品牌敞篷车报价的差异在哪?

不同品牌敞篷车报价存在差异,这主要由多方面因素造成。比如品牌影响力,像法拉利、兰博基尼等豪车品牌,因其高端定位和卓越品质,报价往往较高,像法拉利Portofino就达到250万到300万。车型配置也是

汽车| 2025-04-11

新能源敞篷车的报价趋势是怎样的?

新能源敞篷车的报价因品牌、车型、配置等因素存在差异。比如名爵MGCyberster,预订大订金额10000元,可享价值20000元专属权益包及优先提车权,年底上市,2024年出口,其官方指导价31.9

汽车| 2025-04-11

敞篷车报价在不同季节会有波动吗?

敞篷车报价在不同季节会有波动。比如奥迪A5敞篷车,2.0T售价通常40万到50万,3.0T约60万。其有多种车型配置,如时尚动感的Cabriolet40TFSI和Cabriolet45TFSIquat

汽车| 2025-04-11